close

2003 年7月3日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 27 屆會議,將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


清皇家陵寢的擴展項目正式列入<<世界遺產名錄>>,至此,南京終於有了自己的世界文


化遺產。


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,它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,建陵工程始於明洪武九年(西元13


76年)前後歷時30餘年之久,其方圓約45里,是現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。朱元璋對天象崇仰


,因而在生前就把自己的陵墓設計成北斗七星的形狀,意在 " 天人合一、魂歸北斗 "的效果,歷盡


滄桑屢遭毀壞之後,現存建築包括下馬坊、大金門、四方城、神道、陵門、碑殿、孝陵殿、方城、


明樓及寶頂,其中最著名的要屬歷經六百餘年依然保存完好的神道石刻。


明孝陵氣勢宏偉,形勢獨特,尤其尚未挖掘的地下宮殿更具神秘色彩,留給世人一個又一個難解


之謎。


 



神道的第一段是東西向,現名石象路。


沿途依次排列獅、獬豸、駱駝、象、麒麟和馬六種石獸,每種四隻兩蹲兩立共24隻。






神道的第二段是南北向,現名翁仲路。


分列石柱一對,武將和文臣各兩對。石柱名望柱,高6.52米,六棱形,柱帽為圓形,雕雲龍花紋。







方城是寶頂前面的一座大建築,全以大條石建成,


方城正中有一拱門,從此入口是圓形拱形隧道,由54級台階組成。







明樓之后是寶頂,山腳下橫刻 " 此山明太祖之墓 " 七個楷書大字。



寶頂之上,樹木參天,其下安葬朱元璋和馬皇后。









孝陵殿又稱享殿,原建築規模宏偉,惜毀于戰火。


現存的三層須彌座台基之上的殿基,台基上有大型基礎柱56個。







碑殿是清代晚期建立的,殿中豎有石碑五塊。


中間一塊是康熙三十八年(1699年),清朝康熙南巡謁孝陵時親書“治隆唐宋”四個大字,立碑于此。







陵門是陵寢的第一道門。


正門東牆下至今還保存一方用日、德、意、英、法、俄六國文字撰寫的 " 特別告示牌 "


為清宣統元年(1909年)兩江洋務總局道台和江寧知府會銜豎立的保護孝陵的告示。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太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